帮助 登录

抗生素菌渣的环保处理与综合利用(2)

2019-05-15  来自:化工邦  共计0次游览

上周为大家介绍了抗生素菌渣的国内现状以及特点,本周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抗生素菌渣的处理方法与未来展望。

 

1.1:微生物技术法:

 所谓微生物技术发,就是从特定的环境中筛选出或是通过分子手段改造出能够降解特定抗生素的微生物方法。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中就包括细菌产生了能够降解或者修饰特定抗生素的酶,从而使得相应的抗生素失活。

 

1.2:焚烧技术法:

焚烧技术是一种高温热处理的技术,废物在800~1200℃的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被氧化或者热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或者CO2,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技术。美国、欧盟等国家对于制药行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多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在我国,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也建设了抗生素菌渣焚烧处理装置。焚烧能够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减少抗生素菌渣的总量,菌渣的体积可降至原来体积的5%一下,同时也能消除其中许多有害物质,并且回收热量。该方法的缺点就是抗生素菌渣含水率高达70%~80%,热值较低,在焚烧过程中需要外加燃料,导致运行和能耗成本增加。同时,抗生素菌渣处理必须严格执行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残留抗生素、二恶英等有毒物质的多介质传播,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危险废物专用焚烧炉处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小,难于抗生素菌渣的处理量相匹配,加上该方法处理成本高、尾气治理难度大的原因,目前我国采用的实例还是比较少。我国在关于危险废物共处置技术上的管理体系尚属于空白,没有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未来的话,抗生素菌渣焚烧和高温窑炉的共同处理技术将会是我国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

 

1.3:堆肥技术:堆肥化技术通常是指好氧堆肥化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射菌)在高温50~60℃下发酵,是的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通过对有机物的堆肥化处理,不仅可以将有机物转化成农作物生长必须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同时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质---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重要活力的活性物质。堆肥化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手段。现阶段,传统的堆肥化处理报道较多,在抗生素菌渣这类采用堆肥化处理的研究还是很少。

 

1.4:饲料化技术法:

抗生素菌渣中优质的蛋白质分数为30%~40%,是多种人体常见的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国内经常将抗生素菌渣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后生产蛋白饲料,但是利用抗生素菌渣生产或者添加制造出来的抗生素在肉、蛋、奶等家禽产品中容易残留,诱发人畜共患病的隐患。美国农场曾经出现过超级细菌就是印证。

2008年,我国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明确将抗生素菌渣定为危险废物,因此,抗生素菌渣做饲料的利用方式在我国彻底被禁止。

 

1.5:厌氧消化技术:

厌氧消化是指在没有游离氧的条件下,以厌氧微生物为主对有机物进行讲解、稳定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式。在厌氧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降解转换成简单、稳定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以甲烷的形式出现。

 

1.6:填埋技术法:

因我国将抗生素菌渣列为危险废物,采用填埋技术处理,必须将抗生素菌渣送入安全废物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安全填埋试讲危险废物放置或储存在土壤的一种处置方式,其目的是填埋或改变危险废物的特征,适用于处置不能回收利用有用组分或能量的危险废物。由于抗生素菌渣含水率高、有机质含量高、直接进行安全填埋,存在占地面积大、处置成本高和二次污染问题。

填埋技术可有效解决抗生素菌渣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但是收到了大量土地和无限期维护的限制,目前很是有企业采用该技术处理抗生素菌渣。

 

未来展望:

抗生素菌渣的肥料技术和能源化技术是解决大宗抗生素处置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再生产品的抗生素残留带来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评估。今后抗生素菌渣焚烧和高温窑炉的共处置技术也是一个发展方向。

针对抗生素的特点,我国有必要开发一套系统、公正、科学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标准,为实现抗生素菌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供技术保障,这对于促进制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李月海《抗生素菌渣的综合利用》


扫二维码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