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2020年3月,维生素品种整体走势上涨:3月,VE、VA、VB1、VK3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VB2价格出现小幅上升,D-泛酸钙、VC价格出现下降。此次维生素品种价格普遍上涨主要原因是海外新冠疫情持续发酵,维生素需求旺盛,而国内生产厂家前期受停产、运输受阻等影响,供给承压,从而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
抗生素中间体整体走势上涨:2020年3月,6-APA、7-ACA、青霉素工业盐和硫氰酸红霉素价格上涨,阿莫西林价格保持稳定。2019年3月响水爆炸事故导致国内7-ADCA、4-AA停止报价;2019年7月初4-AA部分厂家恢复报价,由于供给偏紧张,后续价格有望上涨。抗生素受此次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由于下游需求提升,而供给紧张,价格上涨明显,关注后续国外疫情进展。
激素类中间体价格上涨:激素类中间体中,3月皂素价格为55万元/吨,环比增长10%,双烯价格为98万元/吨,环比增长8.89%。受疫情影响,激素类中间体的价格上涨。
特色原料药价格整体保持稳定:3月,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卡托普利、马来酸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钙、辛伐他汀价格均环比持平。特色原料药的竞争将逐步加剧,但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制剂厂商对特色原料药品质要求提高,符合条件的上游原料药厂商将拥有更强的议价权。特色原料药由于产能集中度低,在新冠疫情下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兴业观点:2020年3月,维生素品种价格走势整体上涨;抗生素中间体价格整体走势上涨;激素类价格上涨;特色原料药价格整体保持稳定。除环保因素外,产能受限打破稳定的供需关系,需求自然增长逐步消化产能和对“供给侧改革”的预期均是原料药板块股价的催化剂。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的推进将使得符合条件的上游特色原料药厂商拥有更强的议价权。而短期受新冠疫情变量的影响,大宗及部分特色原料药价格显著提高;主要特色原料药品种由于需求相对平稳,产能集中度低,价格较稳定,但随着印度等主要生产国疫情蔓延,国内龙头公司订单有望短期提升。我们建议投资者保持对原料药板块的持续跟踪,关注能提供高品质特色原料药的企业和有能力向制剂或CMO/CDMO领域进行升级转型的原料药企业。
投资概要
维生素产品价格:
维生素E:2020年3月均价为69.61元/千克,环比上涨20.79%,目前价格上涨到75.50元/千克。2017年10月起,受BASF德国柠檬醛工厂事故的影响,VE价格大幅上涨至130元,后随BASF复产逐步回落至40元左右。2019年1月DSM与能特科技签订框架协议,约定就维生素E及其中间体业务组建合资公司,行业供需格局优化预期驱动价格小幅上涨,预计未来将在当前价位保持波动。
维生素C:2020年3月份均价22.91元/千克,环比下降3.06%,目前价格保持在32.50元/千克。值得一提的是,VC出口单价在2018年2-11月经历了连续10个月的环比下滑,随后2个月出现回升后继续下跌,未来有望保持在当前价位。
维生素B2:2020年3月均价为100元/千克,环比上升3.26%,VB2最新报价为108.50元/千克,预计未来价格将会在当前位置保持震荡。
泛酸钙:2020年3月D-泛酸钙均价为369.32元/千克,环比下跌2.81%,目前价格下降至370.00元/千克。D-泛酸钙的价格在2017年10月曾达到750.00元/千克的最高价位,此后一路下滑,2018年4月下旬起基本保持100.00元/千克以下的价格。长期的低价导致厂家生产意愿弱,缺少库存,短期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引起价格上涨。苏北安全事故后,泛酸钙原料泛酸内酯紧缺制约,山东厂家停限产,主要厂家货紧挺价,泛酸钙后续有望呈偏强态势。
维生素A:2020年3月均价为452.05元/千克,环比上升42.97%,现价为535.00元/千克。VA的价格波动较大,从2018年12月最高位的535.00元/千克逐步下滑至285.00元/千克。受DSM瑞士工厂因废水处理的菌种被污染而停产2-3月的影响,国内厂家发货偏紧,VA现价为535.00元/千克,市场价格后期有一定希望继续上升。
维生素B1:2020年3月均价为311.59元/千克,环比上升34.47%,现价为275.00元/千克。响水爆炸事故后,其最大生产厂家兄弟科技公司停产进行整治提升工作,且复产时间不确定,VB1价格有望后期持续上涨。
维生素K3:2020年3月份均价91.93元/千克,环比上升39.18%,目前价格为92.50元/千克,预计未来在当前价位保持震荡。
维生素D3:2020年3月VD3的均价为172.05元/千克,环比上升74.76%,目前价格上升至425.00元/千克。
抗生素产品价格:
6-APA:2020年3月6-APA均价185.00元/千克,环比上升19.35%,目前报价185.00元/千克。长期来看随着竞争加剧6-APA价格可能呈下降趋势。
7-ACA:2020年3月7-ACA均价450元/千克,环比上升26.76%,目前报价为450元/千克,预计短期7-ACA价格将维持目前低位震荡行情,有一定的波动。
7-ADCA:2019年4月均价465元/千克,环比持平,近期受响水爆炸事故影响, 7-ADCA货源紧缺,导致目前国内厂家停止报价,后续价格有望上涨。
青霉素工业盐:2020年3月青霉素工业盐均价75.00元/BOU,环比增长15.38%,预计未来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或继续上升。
阿莫西林:2020年3月均价192.50元/千克,环比持平,目前价格192.50元/千克。预计未来价格基本保持平稳或略有下降。
4-AA:2019年初,响水爆炸事故导致国内4-AA厂家停止报价,7月初部分厂家恢复报价,但货源紧张,2020年3月均价1800元/千克。
硫氰酸红霉素:2020年3月均价320.00元/千克,环比上升4.92%,目前价格320.00元/千克。
激素类产品价格:
地塞米松:2020年3月地塞米松均价为7800.00元/千克,环比持平,目前报价为为7800.00元/千克。
皂素:2020年3月皂素均价为55万元/吨,环比增长10%,目前报价为55万元/吨。
双烯:2020年3月双烯均价为98万元/吨,环比增长8.89%,目前报价98万元/吨,激素类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特殊原料药产品价格:
沙坦类:2020年3月均价显示:厄贝沙坦775元/千克,环比持平;缬沙坦1700元/千克,环比持平;替米沙坦1150元/千克,环比持平;
普利类:2020年3月均价显示:卡托普利605元/千克,环比持平;马来酸依那普利890元/千克,环比持平;赖诺普利2800元/千克,环比持平。
肝素: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肝素出口量为201.04吨,同比上涨0.78%。2019年12月出口量为10.20吨,同比下降49.24%,环比上涨2.09%;价格方面,12月份出口均价9038.96美元/千克,同比增长45.75%,环比增长12.35%。肝素未来供给量增长有限,而下游产品需求一直稳定增长,叠加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预计肝素原料药未来有望迎来价格上涨期。
他汀类:2020年3月均价显示:洛伐他汀465.00元/千克,环比持平;辛伐他汀1600.00元/千克,环比持平;阿托伐他汀钙1900.00元/千克,环比持平。
第一章:维生素
行业概况:VE的下游主要为动物饲料,约占80%的需求量,医药和食品的需求量较小。其中,饲料级的VE为50%含量的粉,而医药和食品级的为96%以上含量的油。全球VE市场增速较之前有所放缓,CAGR保持在2-5%的速度。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球维生素E总产能约为13.75万吨。
维生素E的生产反应步骤较多,有一定技术壁垒,国际上四大厂商控制着全球维生素E超过70%的产能,号称“四大家族”,分别为帝斯曼(DSM,3万吨)、巴斯夫(BASF,2万吨)、新和成(3万吨)、浙江医药(2万吨)。此外,北大医药西南合成拥有7500吨产能,但因生产成本过高自2015年起已逐渐停产;吉林北沙制药2014年新增产能后,VE产能提升至1万吨;冠福股份旗下能特科技新增的2万吨VE产能于2017年3月开始正式投产,将对全球VE格局造成较大冲击。
政策面,16年8月份DSM瑞士工厂因装置和技术问题被要求整改,设置环保排放目标,下降厂区装置负荷至少30%,导致维生素E产量减少大约7500吨左右。随着欧洲环保政策趋于严格,DSM等国际维生素E生产厂商限产将成为常态。而我国发改委对于包括维生素E原料等在内的维生素类原料生产装置严格采取限制新建的措施。未来中国淘汰落后产业和过剩产业、严控环保污染问题成为国家调控主要方向。受限于环保压力,今后全球VE产能将受到一定程度地限制。
VE历史价格回顾:2003年以前,因DSM和BASF扩产,VE呈现供大于求的行业格局,而在此之后产量保持稳定。2007年开始,VE市场供需趋于平衡。2008年初,安迪苏由于成本过高宣布退出,VE市场引起了恐慌性地涨价,价格一度飙升至260元/千克。而后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自2009年开始,VE市场出现了“四大家族”寡头垄断的局势,价格波动的区间有所收窄。2015年VE的价格稳定在40-45元这一区间,2016年3月起价格开始回升,年末小幅回落。2017年10月起,受BASF德国柠檬醛工厂事故的影响,VE价格大幅上涨至130元,后随BASF复产逐步回落至40元左右。2019年1月DSM与能特科技签订框架协议,约定就维生素E及其中间体业务组建合资公司,行业供需格局优化预期驱动价格小幅上涨。2020年3月均价为69.61元/千克,环比上涨20.79%,目前价格上涨到75.5元/千克。
VE未来价格走势展望:VE合成需要20多步化学反应,技术壁垒非常高。目前行业呈现稳定的寡头垄断局势,短期内较难改变。2018年1-12月的海关出口数据显示,我国VE及其衍生物出口数量达到7.5万吨,同比增长9.01%,2019年12月份单月出口量6276.06吨,环比上升35.37%,出口单价为6.04美元/kg,环比下降6.93%。2020年3月VE均价环比上涨20.79%,由于目前国外疫情形势严峻,预计短期内VE价格仍将持续上涨。
目前全球VE市场主要由DSM、BASF、新和成和浙江医药四大寡头垄断,而冠福股份2万吨VE产能已经正式投产并对外销售,2018年6月公司决定继续投资扩产1万吨VE产能,预计于2019年建设完成,将为VE市场格局带来新变化,有望塑造五强争霸的格局。相关公司业绩敏感性排序:新和成>浙江医药>冠福股份。
浙ICP备16016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