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各国都陆续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有传闻称,日本将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撤出中国,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对于美国、韩国的化工企业也有这样的言论出现。
4月16日,韩国化工巨头,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大手笔抛售所持的中国燃气集团全部5.35亿股,套现上百亿港元。SK集团与三星、LG齐名,业务范围包含能源、化工、电讯、物流等。SK从2010年开始与中国燃气合作,参与了中国燃气创始人刘明辉与中石化的股权收购战,期间SK持有的中国燃气股份由1.5亿股激增至5亿股。
公开资料显示,SK集团是中国燃气的第三大股东。4月16日,该集团以每股作价21.15至22港元抛售中国燃气股份,相比前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折让9.5%至13%,预计套现113.15亿至117.7亿港元(约15亿美元)。抛售当天,中国燃气的收盘价下跌4.3%。那么SK集团的抛售行为是否是基于产业链转移的目的呢?
且不论这些传闻的可靠性,我们今天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化工产业链转移出中国是否可行。
美国、中国、日本是世界前三大经济体,石化、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在全球经济占比比重很高,也是国际贸易的重头戏。如果经济脱钩全面展开,各国重新布局化工产业链,那么,对于中国来说的确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一位日本住友集团的工作人员透露,日本是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日本化工新材料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极高,数据显示,中国是日本贱金属及制品的最大进口国,占比接近30%。在金属元素化合物全产业链中,中国实际是垄断着最上游原料的开采、提炼以及初级产品生产。资源决定新材料,日本的化工产业链在世界上的选择并不算多。以用于生产计算机关键元件、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的稀土永磁材料为例,即便是在2010年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日本时,日本进口的中国稀土仍占总进口量的90%以上。不容忽视的是日本的半导体核心材料有优势,在硅晶圆材料、光罩、靶材等重要的细分子领域,日本企业所占份额多达50%以上。而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够在这个领域实现较大突破。美国方面首先考虑脱钩的可能是生物化工领域的制药行业,因为疫情使美国各界看到,美国90%以上的原料药掌握在中国手中,包括阿奇霉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虽然印度是世界最大药品出口国之一,但其70%原料药依赖中国,而许多关键的抗生素和退烧药,依赖程度几乎达到100%。
不久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出警示, 大约有20种药物完全从中国采购其活性药物成分或制成品。美国人认为这场危机凸显了一个日益严重的威胁:不仅在美国使用的许多药物都是在海外生产的,而且其关键成分也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生产。由于供应链的错综复杂,以及生产地透明度问题,目前很难完全预测出可能出现的严重短缺情况。医疗物资方面,如防护衣、手术衣、手套和口罩,美国已经出现严重短缺。美国疫情爆发后,美国库存仅有1200万副N95口罩,但需要3亿副N95口罩来应对紧急情况。特朗普政府要求中国不要阻止医疗物资出口到美国,并动用1950年通过的《国防生产法》的特殊授权,以迅速扩大美国国内防护口罩和服装的生产。疫情期间,中国石化产业链的超级能力令世界瞩目。海外疫情持续扩散,对口罩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口罩原料的短缺导致聚丙烯价格暴涨,一度颇为疯狂。中国国内超过20家石油炼化企业迅速转产高熔纤维,涉及产能在646万吨之多。工商信息显示,中国目前生产熔喷布(口罩原料)相关企业共计2175家,2020年2月1日-4月13日新增1250家(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速高达4519.63%)。其中“进出口”的企业有1294家,占企业总数的59.49%。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健康小组委员会一位高级负责人指出,让中国为美国制造运动服是一回事,但要依靠中国来提供美国的药品供应可行吗?这是美国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共和党参议员乔西霍利已经提出一份《医疗供应链安全法》草案,目的是针对冠状病毒而导致美国潜在的药品短缺风险,借此确保美国医疗产品供应链的安全。多年来,日本对中国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六十年代中国建设大庆油田时,日本从《人民日报》上发现铁人王进喜的照片,由此推断出中国有石油机械需求的市场。日本开始向中国出口化工设备。1972年中日建交后,大量日本化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直至今日日本对华贸易依旧十分活跃。从整体而言,供应链洗牌也未必是针对中国,而是对于全球布局的地区性分散风险。美日等发达国家化工产业链的转移短期内很难实现,能够撤资的大部分是国外配套的产品产业,为满足中国国内需求的产业不会轻易撤资走人。不过,就此问题,国内一家媒体对福耀玻璃老板曹德旺进行了采访,他特别提到:"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一定要警惕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他补充,"在短期内,各个国家很难构造出独立的产业链和工业体系……全球产业链短期内不会、也无法和中国脱钩"。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在疫情过后,企业会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把部分产能迁出中国。至少会将重新组织产业链来构建多元化的供应来源,摆上议事日程。但将产业链大部分移出中国既痛苦又耗时,同时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要离开中国,也非短短几年时间可以办到。而中国政府已经及时推出了大规模的稳外资稳外贸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推动外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稳外资政策落实、提升投资促进和招商引资水平、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中国拥有庞大的化工产业下游市场需求,仍然是外资投资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