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宁公开拍卖首起“危险作业罪”涉案危险化学品。这是危险作业罪入刑后,嘉兴首例公开拍卖的涉案危险化学品。
去年6月1日,海宁市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在对长安镇一处危化品储存场所开展检查时发现,场所内用简易钢棚搭设的仓库中堆放了大量危化品,包括乙炔、丙烷等各类气瓶441个。该仓库紧邻住宿区,一旦发生泄漏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且该公司不具备储存的资质,该场所不具备存放危化品的安全条件。
海宁市公安局接到线索移交后,对公司负责人占某以涉嫌危险作业罪立案侦查。当年10月20日,海宁市人民法院对该案宣判,占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缓刑1年,扣押的危险化学品予以没收。
如何妥善处置这批被扣押的危化品,成为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另一道难题。400多个钢瓶,必须闭环处置,消除安全隐患。嘉兴并没有这方面的先例可以借鉴,到底应该怎么做?
“一定要为这批涉案财物寻求一条安全、规范的处置之路。”海宁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涉案财物专管民警董与迪站了出来。
董与迪积极与市应急管理局、法院等部门沟通,根据涉案财物处置规定以及本案的实际情况,他提出了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规范处置这批危险化学品设想。
但是拍卖的流程要怎么走?怎么做才能确保安全、规范?怎么样才能把这批危化品顺利拍卖出去?董与迪在摸索中一路前进。一次次跑财政局,搞清楚相关财政规定;一次次和市应急管理局会商、沟通,确保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相关行业管理规定;一次次赴江南要素市场对接拍卖事宜,委托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涉案危险化学品进行评估,委托拍卖有限公司开展拍卖前相关事宜办理。
气体的价格是动态的,如价格不合理会导致流拍,进而导致存储期延长,安全隐患也会随之加大。董与迪与应急管理局、评估公司多次协商,多次到现场对每瓶气体进行测压,在相关规定允许范围内敲定了快速变现价。
董与迪在脑海中一遍遍模拟拍卖流程,并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列成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然后逐个去解决。他笑称:“以前没怎么接触过拍卖,没想到一上来就是拍卖这么大批量的危化品,能顺利办下来的话,我估计能成为警察里最懂拍卖的那一个。”
今年1月30日,随着拍卖会上一锤定音,一家存储企业成功竞拍得到这批涉案的危险化学品,并签订了相关责任保证书。
但是董与迪觉得还不够。为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董与迪主动联系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局咨询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具体要求,并会同应急管理局对经营单位、运输车辆、押运人员等资质审核,全程监督直至最后一瓶危化品装车完毕。至此,这批涉案财物的处置工作完美地实现闭环。
在董与迪的努力下,海宁探索出涉案财物进入公开拍卖的新路子,也为危化品类涉案财物的闭环处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浙ICP备16016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