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登录

新药研发:成本过高盈利慢,行业困境如何打破?

2016-06-19  来自:赢加TV  共计13次游览

根据IMS Health的统计,200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602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3%,市场规模为24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而中国仅以117亿美元的市场占全球医药市场不足2%的份额。其中关键在于美国产品是以专利药为主体,而我国以仿制药为主。

 

目前,我国创新型药物品种数量仍寥若晨星。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化学药品97%为仿制药。医药行业发展依托的是粗放式的仿制发展模式,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


即使是中国原创新药的青蒿素,也由于专利被抢先注册而痛失国际市场。青蒿素是1971年我国科研人员从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抗疟疾药物,是中国唯一一个分子结构得到国际认可的中药。但其知识产权早已被瑞士诺华和法国赛诺菲获得,目前已被国外20多家企业仿制。因此,虽说我国是青蒿生产的第一大国,中国医药企业却仅仅处于原料供应商的地位,利益大头仍然控制在跨国医药巨头的手中,甚至中国同类药品出口时还须补交专利使用费。


为了改变行业现状,2015年至2016年,国务院、CFDA等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医改相关文件,给医药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2015年发布的《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明确了药品优先审评的品种和政策措施。

 

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每一次变革都将给弄潮儿带来新的机遇。经历种种变化后,我们终将收获更为专业灵活的产业链、更有效率且更能适应患者需求的医疗卫生体系,包括产业链的进一步细分与重构、渠道的精简与终端市场的下沉。


扫二维码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