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登录

2022年化工行业年终盘点(市场篇)—成本束缚、逆风起舞与盛极而衰

2022-11-16  来自:卓创资讯  共计0次游览

 导语:2022年全球化工市场风云变幻,“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叠加,原油历史级别的上涨导致化工品价格水涨船高;中国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钢铁等建材品种需求显著下降,相关行业开工下滑的同时导致副产品供给受损,个别产品屡创历史新高。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电池材料需求显著提升,相关原料刷新历史高位的同时也掀起了资源的布局潮。周期轮回、潮起潮落,2021年曾经风光无限的部分产品在2022年却出现了“惨跌”。“成本束缚”、“逆风起舞”、“盛极而衰”等关键词贯穿于2022年的化工市场,作为2022年化工行业年终盘点的序章,本文将为读者理清市场运行逻辑,揭开市场变化的众多迷局。

  2022年国内化工市场走势出现明显的分化,此处的“分化”既在于走势的分化,也在于驱动逻辑的差异。对于多数化工品来说成本驱动逻辑是主线,在供需两端影响相对弱化的情况下,原油、天然气等原料产品更多的扮演了引领市场行情的角色。此外,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产品屡创历史新高,与炒作气氛冷却及供需矛盾转化导致的“盛极而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加剧了市场的分化,更让2022年化工市场的运行变的错综复杂。

  原油宽幅震荡 众多化工品演绎成本驱动逻辑

  2022年国内化工市场整体宽幅震荡,整体呈现前高后低、重心下移的趋势(见图1)。上半年市场整体高位运行,成本是影响市场变化的主要逻辑。2月末受乌东危机影响,原油供给担忧情绪上升,价格宽幅上涨。之后因成本传导不畅,加之国内突发卫生事件影响,价格有所回调。5月下旬到6月初,原油下跌后再次回升,加之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化工市场再次显著上涨,多数产品在该阶段创造年内高点。不过因需求端改善乏力,同时美联储创纪录的加息幅度,以及欧美经济衰退担忧加剧,对于大宗商品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压制,因此化工市场6月中旬以后由涨转跌,并走出了年内最大的一波跌势。

  8月下旬之后国内化工市场呈现触底反弹走势,虽然同阶段国际油价震荡下挫,并且在9月末刷新了乌东危机之后的新低,造成化工市场成本支撑下移。但由于阶段内行业持续限产、供给端有所收紧,造成社会库存普遍处于相对低位,并且在进入“金九”的传统消费旺季之后,需求端也有边际改善,因此化工市场摆脱了原油的束缚呈现出震荡上涨趋势。该阶段化工市场走势与原油“分道扬镳”,说明在经历了长期的成本主导之后市场重回基本面逻辑。

  10月中旬以后,化工市场在需求端整体缺乏亮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市场逐渐进入传统消费淡季。在供给侧,受新增产能影响不少化工品产能基数增大,因此尽管开工负荷有所降低,但产量与往年相比处于相对高位,对于市场构成一定压力,故化工市场整体偏弱震荡运行。原油在该阶段筑底后震荡回升,对于化工市场也形成了一定托底效应,因此多数产品跌幅有限,并且也伴有阶段性走强的行情出现。

  “逆风起舞”,部分产品屡创新高

  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需求端表现不振,致使多数化工品呈现偏弱震荡运行状态。但市场从不缺“逆风起舞者”,由于供给难以匹配需求,煤焦油价格持续攀升并带动下游煤沥青、炭黑等呈现共振式上涨,而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在新能源的风口下亦是不断刷新历史。

  自去年开始房地产进入下行周期,这种趋势在2022年进一步强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份,国内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37.8%,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8.7%,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3%。虽然在销售面积等指标上降幅有所收窄,但高达两位数的下跌幅度依然对相关商品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钢铁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下行在减少钢铁需求的同时,导致钢厂开工下降进而影响到焦炭需求,今年以来国内焦化企业开工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也直接造成了煤焦油、粗苯等焦化副产品产量的下降。据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国内焦化企业平均开工负荷率为73.4%,较2021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国内煤焦油产量在1567万吨左右,而随着深加工及炭黑产能规模的扩大,需求将达到1669万吨,供应缺口进一步放大,这也是煤焦油价格涨至历史新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粗苯供需矛盾也进一步增大,2022年粗苯价格一度宽幅上涨,并在6月份短暂突破8000元/吨关口(山东市场),创造自2013年以来的高点。

  煤沥青是煤焦油加工行业的主导产品,占煤焦油加工产品收率的55%左右,2022年煤沥青价格持续上涨并刷新历史高位,一方面受煤焦油上涨的成本支撑,另一方面下游需求提升则与其形成了双重驱动。煤沥青下游阳极市场运行较好,对煤沥青需求支撑偏强,且国外碳素市场开工较足,对煤沥青需求显著提升,带动我国煤沥青出口大幅增长。2022年1-9月,中国煤沥青出口量达到5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2%。

  此外,今年以来炭黑价格一路上涨并创造历史新高,主要原因来自于成本端煤焦油价格的显著上涨,不过由于下游橡胶制品企业压力较大,需求支撑相对较弱,因此炭黑企业频繁陷入阶段性的亏损状态。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带动锂电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期。2022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渗透率达到24%。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带动了锂电池及其相关原料需求的显著增长。不过由于历史原因,当前锂盐出现了供需错配,造成产能扩产远不及下游需求增速,因此导致碳酸锂等基础锂盐价格宽幅上涨,并不断刷新历史高点。

  炒作气氛偃旗息鼓,这些产品“盛极而衰”

  2021-2022年,受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相关原料产品价格一度宽幅上涨,但随着热度降低、供需格局的变化,以及炒作气热情的冷却,这部分产品价格出现了快速的回落,呈现“盛极而衰”的景象。

  2020年后新版“限塑令”及“双碳”战略等多重政策面利好陆续释放,可降解塑料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以PBAT为代表的可降解塑料产品自2020年以来成为国内化工品市场新的风口。在迎来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PBAT也深刻影响了部分上游原料产品的发展轨迹,这其中特别以顺酐与BDO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顺酐-BDO-PBAT产业链在较强的未来发展预期下产能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价格亦是宽幅上涨。但是在2022年这一情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行业产能的快速扩张,上述产品供给趋于过剩,加之宏观环境的弱化以及其他相关需求的下降,顺酐-BDO-PBAT等均宽幅下跌(见图4、图5)。

  与之类似的还有EVA,作为2021年化工行业的明星产品,全球光伏高速发展,胶膜需求大增带动EVA光伏料需求显著提升,而国内供给不足,其市场迎来了历史级别的上涨行情,并且利润也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2022年上半年在去年尾盘下跌的基础上行情有所反弹,但因需求不及预期,并且硅料价格宽幅上涨,大大压缩了下游组件厂商的利润,因此对于EVA的抵触心态增强,采购情绪降温,故价格呈现震荡下跌走势并在9月下旬之后加速下行。截止到11月15日EVA收于16500元/吨(厦门-V5110J -市场自提价),创造2021年1月以来的低点,同时较2021年高点28500元/吨的价格下跌了42%。

  除了上述影响市场变化的逻辑主线之外,欧洲能源短缺,天然气等价格一度宽幅上涨导致欧洲化工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上行,同时,短缺的能源和高昂的成本也导致当地化工装置被动降负荷,造成化工品供应出现较大缺口,进一步推动欧洲当地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此背景下,中国和欧洲部分化工产品的价差扩大,中国化工品出口量显著提升并且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国内市场价格的上行,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欧洲产能占比较多的细分行业,在化工尤以TDI最为明显。

  整体来看,2022年影响化工市场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宏观与地缘影响下的能源价格大幅变动,又有行业热度的更替所造成的景气变化,当然供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变化的弹性,下一篇我们将从供需基本面入手分析2022年化工行业的扩能动态与消费新格局。

扫二维码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