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石家庄的最低气温都在零摄氏度以下。一纸调度令此地的制药企业更添寒意。对它们来说,这个冬天注定不太好过。
2016年11月20日晚间,华北制药发布公告,称其收到来自石家庄市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指挥办公室下发的 《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2016]第 1 号)(以下简称 “调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药企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
公告称,公司已拟定相关停限产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府相关部门。此次停产的范围为公司及石家庄市内子(分)公司。
“县里的厂子全停了,真不容易,都是一刀切。”华北制药一内部管理人员和南方周末记者感叹。
企业也在“博弈”
次日,石四药集团和石药集团分别就“调度令”发声。前者称其位于石家庄的子公司已经于11月19日暂停生产,后者称其正向市政府申请准许继续进行其在石家庄的正常制药生产。
为了能够继续生产,想与政府部门交涉“博弈”的企业不在少数。
神威药业22日发布的公告也称,其正向石家庄市政府申请准许继续进行正常制药生产。不过,据《第一财经日报》23日报道,一位神威药业内部人士透露,“因部分工艺特殊性,自18号开始逐渐限产,政府督导力度加大,开始陆续停产,到昨晚(22日)基本停产。”另有媒体称,神威药业23日向政府递交了限产申请,但政府部门还未回应。11月24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就上述细节向神威药业发函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
同样在22日发布公告的以岭药业,似乎已与政府部门协商谈妥。该公司公告称,经石家庄市高新区有关部门同意,公司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提取车间醇提工序停工,其他不涉及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工序不停工。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上市公司的常山药业并未发布相关公告。停产事件发酵以来,在投资社交平台雪球上,一投资者认为,常山的生产不涉及相关污染,应该不会停产。其他投资者追问:“你确定常山医药不用停产?”该投资者表示并不确定。
25日下午,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常山药业询问最新情况,一位夏姓部长表现得颇为戒备。当记者问他是否了解企业目前的运行情况,他犹豫了一下后回答:“了解。”他在回应是否接到“调度令”时说:“肯定接到了啊,能接不到吗?”他表示,目前正在跟政府部门协调的过程中。当记者想要询问更多细节时,他挂断了电话。
但是,常山药业董秘在22日回复媒体时称,目前公司并未涉及任何停产事项。当时有消息认为,常山医药不在此次停产政令的波及范围内。
“短期不会受到影响”
突然停产,各家企业是否能有 “存粮”过冬?对此,上述药企态度相对“乐观”,均表示拥有一定备货,短期内销售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透过各自公告内容可以看出,不同企业所指的“短期“不尽相同。
以岭药业称:“相关停产准备措施完成后,在1月底之前可完全保证公司产品市场供应不受影响。”以岭药业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为提前应对每年冬季空气污染对生产带来的影响,自2016年7月开始就有计划的加大生产量,对主要产品做好库存储备。
相比起来,石四药集团的表述更为谨慎。其称,按照预期,以及目前的存货水平,将不会影响业绩。它的预期是“政府会有正面回复,有关生产预期2016年11月底前恢复” 。
石四药集团指出,已于19日停产的石家庄子公司,占截至2016年上半年本集团总收益约 93%。其强调,“子公司的生产程序并没有释出有害之污染物”,石四药集团也已向石家庄市政府提出批准恢复生产的申请。南方周末记者向该公司致电询问进展,但始终无人接听。
华北制药在21日的补充性公告中算了一笔账后表示:按相关单位停产至年底初步测算,原料药部分将影响公司当期利润 5000 万元左右。
而广发医药的分析师则对一些药物品种表示担心,他们认为石家庄市的石药集团和华北制药是国内维生素C和抗生素生产的重要厂家,我们认为上述两家企业停产会对国内相关品种的供需造成一定影响。据统计,石药集团和华北制药合计VC产能占到全国的30%以上,华北制药在此前已经停产VC,目前每公斤VC粉价格已经从26元/kg上涨到33元/kg,东北制药拥有2—3万吨产能。同时青霉素盐和7-ACA供给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缘何指向药企?
相比钢铁、煤炭、化工等高污染行业,制药行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似乎不太被外界所知晓。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汽车制造、包装印刷、装备业制造、电子制造、家具制造和生物制药等在内的工业源是VOCs污染的重要来源。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抗生素原料药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供应全球90%的抗生素原料药,全球原料药市场的三级供应链根植于中国,通过印度,再销售到世界各地。
中国原料药产业能耗大、污染重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对生活在医药重镇的石家庄人来说,制药企业散发出来的味道似乎与童年记忆混在一起,有网友回忆称:“小时候还戏称为‘五味街’”。遗憾的是,童年已经远去,但味道却挥之不去。
“原料药企业污染物产生量大,又由于单类物料数量少,成分复杂,一般难以资源化,使得终端治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有专家直指,对于制药企业而言,一方面要面临原料的上涨,而另一方面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面临药品降价的压力,未来最大的成本或是环保问题。
9月中旬以来石家庄市连续出现多个重污染天气,在全国71个重点城市排位持续倒退,完成全年PM2.5浓度下降10%的考核任务极其艰难。按照《石家庄市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和市政府有关要求,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开始了一场“利剑斩污”的行动,对全市制药、化工、包装印刷、家具等行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原则上所有挥发性有机物生产工序全部停产。
或不惟石家庄
尽管“利剑”不仅仅指向制药企业,但在医药行业内掀起的反响却最强烈。
在医药论坛蒲公英上,本周热门的前两个帖子都是关于此次停产事件的。帖子本身的内容情绪性极强,在跟帖回复当中,各种讨论声沸沸扬扬,既有石家庄人现身说法,描述原料药厂的“滚滚浓烟是肉眼可见的”;也有人质疑这个政策的合法性;还有人认为这件事最大的影响是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担心有其他省市照学照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专家组原组长倪红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为了治污,“行政停产”的措施属于必要措施,但使用上要慎重,毕竟华北地区的雾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用全部关停来处理确实有点简单,比较妥善的方式是差别政策,对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先关停整改,排污做得好的企业就无需被强制停产,“要有针对性,政策会更有效”。
一位医药人士指出,对企业而言,如果停产时间不长,有存货应对销售问题,体现在终端或仅仅是出现小范围的价格波动。但雾霾没有实质性改变,污染企业停产、限产是重要治污手段之一,若长期停产或对终端市场用药、价格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这样的政策有可能会蔓延至其他城市。有位于唐山的投资者透露,唐山涉及药企将在月底停产,但目前未获证实。唐山市在本月下发通知称,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期间,该市会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其中同样提到“挥发性有机物工序”。唐山市要求,2016年11月15日至12月31日,未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的涉及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工序,减少污染物排放50%;2017年1月1日起,未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任务的涉及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工序,全部停产治理。
浙ICP备16016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