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制造业、采矿业、能源、交通运输、仓储、建筑、农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大的门类。
据统计,全国现有危险化学品企业30万余家,其中生产1.9万多家,经营26.5万多家,储存0.55万家,从业人员近千万。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超过30万辆,港口万吨级以上危险货物泊位370多家,每年危险货物公路水路运输量达2.5亿吨,陆上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
由于危险化学品行业高投入、高产出,危险化学品产业(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经营及废弃)分布在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且绝大多数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临江、临海、临湖、临居民区等“脆弱性目标”,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威胁到江河湖海的生态、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危险化学品企业、化工园区全国分布图】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分析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并对人、设施及环境具有危害的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抗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8大类。
2011~2015年期间,我国共发生危化品事故1058起,累计死亡1375人,受伤4335人。
1、按事故年份分析
2012年事故数量最少,主要是2011年颁布实施了《危险化学品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013年以后我国危化品新建项目开始增多,危化品生产企业增加,导致事故数量增加,同时也显示出执法力度的削减与企业对法规的忽视。
【2011~2015 年每年危化品事故数量】
2011-2014年受伤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伤亡人数的突然增加,主要原因是天津8.12爆炸所造成的。
危化品事故中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这与化工行业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呈集约化、大型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有关,事故一旦发生后果会很严重。
同时,国家鼓励化工园区的建立,然而各企业规模不一,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事故一旦发生,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导致严重的后果。
【2011~2015 年危化品事故死亡和受伤人数变化】
2、按事故月份分析
整体来看,2月份事故最少,7月事故最多。这是由于季节原因,7月份气温较高,易燃危化品液体容易蒸发,储存于容器中的气体和液体受热膨胀泄漏。
此外,工厂内部的工作设备因受到高温影响,工艺参数控制难度加大,对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危化品事故发生月份分析】
3、按事故时段分析
从事故数量时段来看,6:00-18:00发生的事故较多,原因是该时段为工作时间,生产设备运转数量较多,易发生安全事故。
其中8:00-10:00是事故最多时段,该时段是工人刚刚开始上班的时间,这与现在人们的作息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上班族有熬夜晚睡的习惯,这样第二天上午的工作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操作失误等情况发生。
【各年各月危化品事故数量变化】
生产和运输环节不同于其他环节,这两环节是需要工人集中注意力,一旦工人精神状态不好,很容易发生事故。
8:00-10:00此时段与工作状态差,注意力不集中关系密切;2:00-6:00内运输事故呈上升趋势,此时段驾驶员易犯困,疲劳驾驶,会增加事故发生几率。
【生产与运输环节事故具体时段分析】
4、按事故时段分析
各省危化品事故数量降序排列,以20起和60起为界,可分为3个集群。
集群1中省份的危化品事故数量占到了总数量的48.39%,这6个省份处于我国中南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石化企业的数量在全国居于前列,地区经济或地域原因导致石化企业的数量相对较少。
【危化品事故按省份的分布情况】
5、按事故物理表象分析
危化品的爆炸和火灾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泄漏引起的,各事故类型之间相互关联,存在二次衍生灾害。泄漏、火灾、爆炸这3类是危化品事故的主要类型,占了所有事故的94.3%。
危化品在爆炸时具有瞬时性,产生的破坏力往往强于其他类型事故,发生爆炸后现场人员没有充足时间撤离,并且爆炸事故很大一部分伴随有二次衍生灾害,对人类生命威胁较大。
【危化品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6、按事故环节分析
危化品事故可分为6大环节:分别为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销售环节、使用环节和废弃环节。
这6大环节中,运输和生产环节发生的事故和伤亡人数最多,事故数占73.63%,死亡人数占70.91%,受伤人数占69.61%;其次是储存环节。在生产环节,爆炸事故占40.10%,火灾事故为31.90%。
在生产过程中,工艺的复杂性,工艺设备相对较多,设备的故障增加了该环节事故发生的概率;危化品运输事故中,行驶的交通事故是主要原因;储存环节的事故和受伤人数也比较多。
根据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危化品事故信息分析得出,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①储存设备如阀门、法兰老化或被腐蚀,管道老化破裂产生泄漏等;②环境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如台风、地震等,以及其他人为环境;③工人违规操作;④危险化学品自身不稳定的化学性质。
【各环节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数和伤亡人数】
结束语:
目前,危化品企业数量多,但80%为中小化工企业,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置安全于不顾,未及时更新工艺设备,安全投入不足。
政府对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问题,致使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
鼓励化工企业进园区,实现公用辅助、物流传输和污水处理的一体化,但目前来看,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技术上并没有达到要求,生产工艺仍存在安全隐患。
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处置种类众多的危化品事故的需要。
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关系重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普及危险化学品知识,提高安全意识,搞好科学防范,化害为利,同时化工生产企业应该确保工人在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十二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及建议》
浙ICP备16016599号